欢迎来到 言情小说网

言情小说网 > 玄幻魔法 > 东晋:我的权臣父亲 > 030 有父善后

底色 字色 字号

030 有父善后(1/2)

inf新年将近,即使是喜庆的氛围,也没能缓和征虏将军府内,两大派系的对立局面。
合则聚,不合则散,部分僚佐见自己得不到桓熙的重视,向其请辞,决意离去。
桓熙并不挽留,也不曾为难,反而厚赐盘缠,临别之际,感慨道
“我们之间并非存有私怨,只是政见不同罢了。
“今日别过,愿诸君各奔前程,早日寻得真主,能够一展所学,万莫相憎。”
众人好聚好散,离职的僚佐感受到桓熙的善意,自然也不会留在梁州与他为难,正应了桓熙那句各奔前程,有人往建康求用,也有人选择结庐隐居。
究其缘由,倒不是桓熙赠送的那份盘缠,而是在他推行均田令后,左手掌握民心,右手把持军权,就连李、赵、程这种兴盛上百年的本地高门,都要避其锋芒,又何况是别的家族。
征虏将军府送走一批人,桓熙效仿魏武帝,颁布求贤令,声称,只求才能,不问出身。
如今的东晋,选官、用官都在遵循曹魏大臣陈群提出的九品官人法,更看重出身,而非才能,因此,民间又有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的说法。
此举在民间引起热议,每天都有许多寒门学子前来将军府毛遂自荐。
其中,当然包括有士族中的庶出子弟。
士族之间同样有三六九等,例如南郑李氏就不能与琅琊王氏这样的门阀相比较,而家族内部的嫡庶之别,则更为明显。
桓熙不用梁州派系,并非是单纯的防备本地人,而是他清楚,既然要改革,就不能让那些既得利益者去执行。
如今庶出、寒门子弟来投,桓熙对此极为重视,他亲自把关,严加考核,倒也筛选出一批称职的佐吏,对他们信任有加。
随着新鲜血液的加入,征虏将军府的派系之分,已经不能再简单的区分为荆州系与梁州系。
应该称作改革派与顽固派更为贴切。
赵歙回到汉中的时候,幕府的派系斗争终于有所缓和。
说到底,征虏幕府的派系斗争,其实是梁州士族与桓熙之间的角力。
当他们发现,就连撂挑子不干,都无法使桓熙回心转意的时候,已经清楚,自己并没有能力可以迫使桓熙让步。
与其维持毫无意义的对立,倒不如主动缓和关系,等着桓熙将来离开梁州。
高贵的士族,在残酷的现实面前,也只能低下他们的头颅,忍气吞声。
汉中,征虏将军府。
赵歙双手奉上书信,他紧张地注意着桓熙在看信时的神情,只见对方紧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来,赵歙不由长舒一口气。
王猛在信里的言辞极为客气,只是推说自己患病在身,不宜远行,恳请桓熙见谅。
桓熙将信件收好,看向赵歙
“此行能为我带来王先生的书信,着实是辛苦你了。”
赵歙赶忙道
“为将军办事,赵某又怎敢妄称辛劳,只恨未能替将军请出王公。”
桓熙点点头,说道
“我还得让你去一趟华山,为我捎去书信,你可愿往?”
虽说舟车劳顿,但赵歙还是立即答应下来
“小民即刻出发。”
桓熙当即要来笔墨纸砚,将自己在梁州颁布的政令以及后续一些施政的想法,一一记录,并在末尾询问王猛的看法,请他指正。
赵歙甚至来不及歇脚,他匆匆回府看了一眼家人,随即再度启程,而他之所以这么迫切,只在于桓熙一句话,若能带回王猛的回信,必将授他以官职。
虽然只是佐吏,但对于赵歙来说,无疑也是阶级的跃升。
永和五年(公元349年)正月初一,荆州,江陵。
正值新年,征西大将军桓温来了兴致,带着郗超等亲信,在侍卫暗中保护之下,微服私访江陵各坊。
远处,几名幼童欢快额唱着从梁州传来的童谣。
恒温回头看向郗超,懊恼道
“熙儿行事不计后果,只图快意,早知今日,我就不该许他专权。”
原来,自从桓熙颁布均田令以来,引得江南士族不安,唯恐桓温照猫画虎,在荆州推行均田制。
随后桓熙发布求贤令,更惹得江南士族指责。
若非有桓温替他顶着压力,换了别人,早就被调离了梁州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分手后,捡到憨憨小女友 东灵帝君 修仙门派掌门之路从捡漏开始 听说各界大佬都宠着一个小疯批 神豪:千倍馈赠,学霸争相为我买 柔肠一寸愁千缕 悠闲王爷,太子的一生之敌 追风者:山花烂漫笑春风 快穿:白月光她刷满好感就死遁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